
一首谜语诗,谜底是,简单的谜语诗
可以猜测字谜的古诗?
非常多,我罗列几个吧。
一,二形一体,四支八头。
四八一八,飞泉仰流。
谜底:井
二,若教有口便哑,且要无心为恶。
中间全没肚肠,外面强生棱角。
谜底:亜(繁体亚字)
三,三山自三山,山山甘倒悬。
一月复一月,月月还相连。
左右排双羽,纵横列二川。
阖家都六口,两口不团圆。
谜底:用
四,半边有毛半边光,半边有味半边香,
半边吃的山上草,半边还在水里藏。
谜底:鲜
五,水里游鱼山上羊,东拉西扯配成双,
一个不吃山上草,一个不会水中藏。
谜底:鲜
六,古月照水水长流,水伴古月度春秋。
留得水光昭古月,碧波深处好泛舟。
谜底:湖。
七,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
这首诗的标题就是《风》,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。
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:风,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,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,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,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。
八,倚阑干柬君去也,
霎时间红日西沉。
灯闪闪人儿不见,
闷悠悠少个知心。
这首诗的谜底是:门。
诗的每一句说的都是门,“阑”里的柬没了是门,“间”里的日没了是门,“闪”里的人没了是门,闷里的心没了是门。
九,春风一夜到衡阳,
楚水燕山万里长。
莫道春来便归去,
江南虽好是他乡。
这首诗的谜底是“大雁”,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恭,诗作名字就叫《春雁》。“江南虽好是他乡”隐喻大雁北归之意。
这首诗通过描写衡阳归雁,不恋江南风光,春到衡阳便北返,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怀,同时也表现了对不愿为官,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向往,全诗造意新颖,沉著蕴藉。
十,何人经商出远门,河水奔流不见影。
千柯木材火烧尽,百舸争流舟自沉。
这是一首字谜诗,谜底是“可”。
“何”字没有人是“可”,“河”没有水是“可”,“柯”没有木是“可”,“舸”没有舟是“可”。
一首谜语诗,谜底是?
首先小解抛砖引玉,先来一首唐代诗人李峤的谜语诗如下:
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
这首诗比较简单,四句诗描述的为同一个谜底,李峤直接把谜底作为了题目:《风》。秋风扫落叶,春风暖花开,风吹波浪千层,风吹竹林俱斜。不过虽然谜底较为简单,但是该诗的文学艺术性也很强,不是那种胡乱拼凑的谜面,仔细品味之下,隐约一股淡淡的诗意。
引玉完毕,下面小解为大家介绍诗词界最著名的一首谜语诗,一共有四句诗,每一句都藏着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字。虽然这四位诗人都是大家的熟人,可能够全部把他们猜出来可不是一件易事!这首诗没有名字,暂且称其为《隐谜》。
《隐谜》宋·王安石
佳人佯醉索人扶,露出胸前白雪肤。
走入帐中寻不见,任他风水满江湖。
这首诗是著名文人王安石所写,但是由于太难了,宋朝无一人能解,所以这个谜底一直被藏了一千年,直到民国时期的学者郑子瑜先生才将其破解!在此小解就不卖关子了,直接揭晓王安石这首等破千年的谜语诗。
首句“佳人佯醉索人扶”,美人假装喝醉想要索求人扶,为何要扶?因为不扶会倒,所以这就是“假倒”,谐音为“贾岛”,唐代著名苦吟诗人,能为一句诗冥思苦想数天,最著名的当属“僧敲月下门”。
第二句“露出胸前白雪肤”,这一句有两种解读方式。第一种,胸膛白是因为脱掉衣服才看到的,所以胸膛是“里”子,则为“里白”,谐音“李白”;第二种,胸前有肋骨,是“肋白”,谐音“李白”。
第三句“走入绣帏寻不见”,绣帏,即罗帐,走进去就看不见了,说明罗帐隐藏起来了,衍义为“罗隐”。罗隐是唐末五代著名诗人,只是大家不太熟悉而已。这一句比较隐晦,因为绣帏这个不太容易猜,而直接用罗帐又太直白。